旭辉健康 家居护理

心理诊断的原则

字号: T | T

      虽然现在心理诊断学的理论和方法已经发展得相当丰富,但是,几乎不管什么流派的诊断理论和方法,都会强调在诊断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基本原则。这些原则通常被视为是否能全面收集信息、准确开展心理诊断的前提条件。

      1.科学性原则

      心理诊断与算命迷信不同,是在变态心理学、生理心理学、行为学、精神病学、诊断学等多学科的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心理诊断的接诊流程、诊断思路、会谈方式、信息收集与分析等方面都严格地按照相应的操作程序来执行。说什么,做什么必须有严格的理论依据。

      对比一下算命和心理诊断的异同:时下,有很多人对星座和运势很感兴趣。这种算命被称为“星相学”。无论是中国的星相学还是外国的星相学,都以出生时间来确定星座,并以星座来推测个体将来的运势或性格。听起来很荒诞不经,那为什么还有很多人相信呢?“星相学”,还有前面提到的“体相学”,从目前的科学研究结果来看,无法证明它的星相、体相与个人运势性格的关联。但严格说来,这些相关内容的产生其实是前人在对外界事物的观察中发现的一些客观现实间的联系,尽管未必科学但也可以说是是前人的智慧结晶,这就是还有很多人相信算命的原因之一。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些联系可能被科学研究证实为偶发性,不是必然性的联系,这时这种学说就可能被完全否定,被划分到伪科学、迷信的行列。但还有些联系确实反映了前人对客观世界的敏锐观察,被科学研究证明有部分科学性内容存在。以西方的十二星座性格为例,按照这种算命方法,认为人有“十二星座,十二种性格,十二种不同的人生,一切似乎是天注定......”这种说法当然并不科学,不可信。但是,现代医学有超过200项的研究结果都证实冬季出生的个体增加了罹患精神分裂症或是有精神病性人格障碍的概率。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个时期出生的个体,容易在围产期和产褥期产生感染,会影响大脑的成熟或是神经递质的功能,进而在个体的成长后显露出思维、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对北半球的人来说,冬季出生对应的星座是射手座、摩羯座、水瓶座。按照上述医学研究的结果,完全可以说这三个月份出身的人将来出现行为乖张、思维活跃(或是思维异常)的可能性大为增高。这就是算命和心理诊断的不同。算命是不科学的以点带面或是以偏概全的思路来推测个人将来未知的人生轨迹(也就是算命中提到的运势)。但是心理诊断是凭借已有的信息,按照诊断学的分析诊断方法,得出具体结论。除此之外,算命与心理诊断的最大区别在于关注的时间段不同:算命往往是以个体现在的状态去机械地推测未来的情况,完全忽略了社会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而心理诊断是以现在的状况推测本时段的问题所在,所以常常涉及的是过去的情况,对于未来的推测仅限于对预后的判断,并且还必须结合社会环境等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但并不预测未来的人生轨迹或运势。所以说心理诊断是非常严谨规范的学科,在接诊过程中的程序、用词、思路等方面都有严格限定,根据来诊者的临床资料得出哪些诊断结论,也都必须在严格遵守坚持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上进行。

      心理诊断的科学性可从以下几方面得到验证:1)诊断的思路或方法合乎心理学理论或操作规程;2)对信息的分析、整理、评价符合实际情况,符合诊断逻辑;3)采用的测量和测验方法也是合乎心理学的原则,有充分的心理学理论依据。这些都是心理诊断与“算命看相”等迷信的不同之处。也充分说明了心理诊断工作的科学、严谨。

      2.客观性原则

      要做出一个正确科学的心理诊断,必须要做到客观地评价来诊者,而客观地评价来诊者的前提是做到无条件地、不带任何个人主观色彩地接纳每一位来诊者。在实际接诊的过程中,确实常常会出现来诊者的行为和想法与诊断者有冲突和矛盾的情况。事实上,由于心理工作者面对的本来就是在思维、认知、情绪、行为上有各种问题和困扰的个体,因此在心理诊疗工作中遇到行为、想法都实在让人无法接受的个体也是工作的常态。此时就需要每一个诊断者摒弃个人的主观意识,从客观的角度来观察对方、评价对方,而不是选择性地注意或忽略来诊者,这样才有可能收集到更全面的信息,更全面地理解来诊者,才有可能达到正确诊断的目的。需要强调的是,要求诊断者做到避免主观,并不等于要求诊断者必须赞同来诊者的观点想法,诊断者可以继续保留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只需做到接纳、同感和理解来诊者的程度即可很好地完成心理诊断工作。另外,对来诊者谈话中涉及的道德问题需保持客观、中立,不作评判。

      心理诊断的客观性原则通过三个方面体现:

      (1)收集信息时,必须巨细无遗地认真确认,并实事求是地如实记录。不可将主观臆测代替客观事实。例如,诊断者面对一个目测年龄为40岁以上的中年女性,在填写个人信息的婚姻状况一栏时,完全没有询问对方,直接填写为已婚,而事实上来诊者是未婚。这种个人信息的错误,在其他的临床科室,也许不构成太大的问题,但对于心理诊疗科来说,一个40岁的未婚女性这个资料却有可能给诊断者提供很多与个体心理健康状况有关的隐含信息。

      (2)对信息处理、分析时,应遵循客观标准,尽量排除主观干扰。先来看一个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真实案例:某女性来诊者,已婚三年。来诊的理由是因为“丈夫品行不好、道德败坏,夫妻关系破裂”而出现情绪问题。该女性是经人介绍结婚,婚前男女双方感情很融洽,交往了一年后结婚。但结婚不到一个月夫妻就陷入冷战,半年后丈夫开始经常性地夜不归宿,近半年来根本没回过家。一个月前丈夫打电话回家,非常冷淡地要求和来诊者离婚。由于当时接诊的也是一位女性,因此在听完上述情况介绍,感觉很气愤,觉得来诊者的丈夫薄情寡义、道德败坏,并将该案例定性为男方品行不端引起的婚姻问题,完全放弃了诊断的客观性原则,忽略了作为一个诊断者在此时应该产生的大量疑问“为什么结婚不到一个月就开始冷战?有什么触发事件?丈夫为什么会这么绝情?妻子为什么要忍耐?”事实是,该女性在从交往、结婚到最后闹离婚的将近4年的时间里,完全拒绝夫妻生活,一次也没有尽到做妻子的义务。就是这么有分量的、完全可能改写诊断的关键信息,却因为接诊者在诊断过程中掺杂了女性的主观感受而被错失。

      (3)给出诊断结果时,要客观真实,不可夸大、缩小问题,也不可作过度的推论。例如,某大学生,一直担心自己是抑郁症,上了大学后把图书馆所有的抑郁症相关书籍都读遍了,越看越觉得自己就是抑郁症。来诊时无论是心理测量的结果,还是面诊收集的信息都提示该来诊者有可能是典型的抑郁症并伴发焦虑(临床上两者的共病率高达25%)。但是,当时的接诊者为了减轻来诊者的焦虑,没有如实地向来诊者解释心理测量的结果,也没给出一个客观地诊断,因此贻误了来诊者转诊到精神科的时机。

      3.调整原则

      也被称为动态诊断原则。由于心理诊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甚至可以贯穿整个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始终,因而,心理诊断的结果也应具有动态性特征,可以随着接诊过程的进行而不断做出调整与修正。这是心理诊断与其他临床科室的诊断过程的不同之处。对其他科室的诊断工作来说,一般要求在第一次接诊后就要给出一个初步的诊断结论,住院的来诊者则一般要求三天之内就要给出确定诊断,并且对于同一个病人的同一次发病比较关注首诊的确诊率和住院出院间的诊断一致率。心理诊断科则有所不同,不过分关注首诊确诊率或是几次诊断中的诊断一致率,原则上是允许不断地修正诊断的。这是因为一个全面科学的心理诊断需要收集到个体方方面面的信息,这些信息也许并非一次两次能收集全面,每次收集到的信息不同,可能会导致已有的诊断被修改或完全被推翻。来看这样一个例子:某男性来诊者,在就诊的前两次,主要述说自己的睡眠障碍有多严重、对生活工作的影响、自己主观的感受有多么痛苦,虽然诊断者询问过在睡眠障碍出现时有没有什么特殊的生活事件,但来诊者予以了否认。因此诊断者只能依据已有的信息给出主要诊断为睡眠障碍。然而,在第三次接触中,来诊者自己无意中提到和女朋友分手了,而分手的时间刚好是睡眠障碍出现的时间。根据这个新收集到的信息,毫无疑问原来的睡眠障碍将被修正,它不再被作为诊断名,而应该被考虑为是生活事件冲击下的情绪问题的伴发症状。心理诊疗的工作性质就是这样,有时诊断者也许清楚问题的症结所在,但在接诊中,这些信息被来诊者有意地或无意地忽略、隐藏,没能据实地向诊断者提供相关信息,导致在诊断结果出现偏差。由于在心理诊断的信息收集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发生上述这种情况,因此,实际工作中是允许心理诊断根据新的临床信息随时调整和修正诊断的。

      4.经济性原则

      心理诊疗是一个需要耗费来诊者和诊疗者双方大量人力物力和经历的工作,因此在接诊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经济性原则,这个原则不仅仅是针对来诊者要讲究经济实惠(少花钱、多办事),就是针对诊断者也要考虑节省时间、节省精力。

标签: 心理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