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辉健康 家居护理

中医食疗理论基础及心血管病食疗原则

字号: T | T

    中医食疗学主要研究食物的性能、食用价值、方义、饮食卫生、加工配制方法及加工技巧,并与现代营养学、植物化学、生物化学等相关学科以及烹饪加工技术相结合,研究治疗作用食物的应用规律,以帮助人们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延年抗衰。宋代著名食疗学家陈直在谈及食物的性能时说:“其五色、五味、冷热、补泻,亦皆禀于阴阳五行,与药无殊。”这也是食物之所以能治病的基本原理。历代医学更是在《神农本草经》《千金方》《食疗本草》《饮膳正要》《随息居饮食谱》等专著里,逐个列出了各类食物的性能,并根据不同的性能明确了食物的适应症。

    心血管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它通常是指动脉粥样硬化(俗称动脉硬化)、高血压、脑卒中和心脏病等,具有“三高”即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和“一多”即并发症多的特点。根据大规模的人群调查表明: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合理的膳食调配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及治疗预后有着密切联系。

    在中医食疗养生理论的指导下,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日常饮食、养生,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一、根据寒、热、温、凉选择食物

    中医将人类日常食用的食物,按照中医学“四气五味”理论大多可分为寒、热、温、凉四性,以及介于四性之间无明显偏颇的平性。

    1. 寒凉食物

    2. 温热食物

    3. 平性食物

二、根据五味选择食物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所有的食物均可以分为甘(淡)、咸、酸(涩)、辛、苦“五味”。中医食疗选用甘味、淡味、辛味的较多,酸味、苦味较少。

    1. 甘(淡)味食物

    2. 咸味食物

    3. 酸(涩)味食物

    4. 辛味食物

    5. 苦味食物

三、根据辨证选择食物,坚持辨证施食

标签: 饮食 心血管病 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