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辉健康 家居护理

胰腺癌简介

字号: T | T

      胰腺的形状扁长,横躺在胃的后面及腰椎的前方。胰腺可分为3部分:头部、体部和尾部。头部连接于十二指肠,中央为体部,末端尖细为尾部。

      胰腺是同时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的重要器官。外分泌功能:分泌消化酶,释放至小肠中协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三大营养成分的消化与吸收。内分泌功能:分泌数种激素至血液中,其中的胰岛素及升糖激素可以维持血糖的恒定。

一、胰腺癌的分类

      胰腺癌依产生癌变的细胞类型分类,95%以上的胰腺癌来自胰腺的外分泌细胞(腺泡和腺管细胞),内分泌肿瘤占胰腺肿瘤1%~2%,其他非上皮细胞癌非常罕见。

      1. 胰腺外分泌肿瘤

      (1)胰管腺癌。胰管腺癌占胰腺肿瘤的85%~90%,是最常见的胰腺癌,60%~70%发生在胰腺头部,体部占5%~10%,尾部占10%~15%。根据细胞类型可再细分:腺管腺癌、腺鳞状癌、胶状癌、巨细胞癌、多型性癌和肉瘤样癌等。

      (2)腺泡细胞癌较罕见,约占胰腺外分泌癌的1%。

      (3)胰管内乳突状黏液性肿瘤,是由胰管内长出的肿瘤,会分泌许多黏液。即使最初的组织学表现为良性的腺瘤,也有可能会进展为恶性肿瘤。

2. 胰腺内分泌肿瘤

      也叫作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依据其是否会引起激素相关症状,又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种。

      (1)功能性肿瘤:胰岛细胞瘤、升糖素瘤、胃泌素瘤、体抑素瘤、血管活性胜肽瘤。

      (2)非功能性肿瘤:胰腺多肽瘤。

二、胰腺癌的流行病学

      胰腺癌好发于老年人,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45岁之前并不常见。男性罹病率较女性高。在美国,非裔美国人患胰腺癌的危险性较其他种族增加28%~59%。

      2012年,全球有33.8万个胰腺癌新诊断个案,发生率排名在第12位,全球癌症死因排名第7位。2016年美国癌症的发生率,胰腺癌排名在男性为第11位,在女性则为第9位,癌症死因由第4位上升至第3位。1年存活率约29%,5年存活率约为8%。

三、胰腺癌的致病原因

      胰腺癌的致病原因至今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研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年龄:90%的胰腺癌发生的年龄大于55岁,有70%的患者年龄大于65岁。

      (2)性别: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

      (3)种族:黑种人较容易罹患胰腺癌。

      (4)家族史:有胰腺癌家族患者的人,发生胰腺癌的概率比平常人高。

      (5)遗传:遗传性慢性胰腺炎或是肠道多发性乳头状瘤的Peutz-jeghers综合征等均有可能导致胰腺癌的发生。K-ras致癌基因的突变与胰腺癌有较高关联,研究发现胰腺癌细胞约有90%呈现K-ras阳性表现。

      (6)吸烟:是目前确认与胰腺癌最具相关性的危险因素,吸烟者罹患胰腺癌的概率较不吸烟者高出2~3倍。随着吸烟量增加,风险越大;即使戒烟后,罹患胰腺癌的风险仍须15年才会接近非吸烟者。

      (7)肥胖:肥胖及过重者有较高的风险。

      (8)饮食:研究显示蔬菜及水果摄取不足、摄取较多的红肉或动物性脂肪,与胰腺癌的发生有相关性。

      (9)酒精:酗酒被认为会导致慢性胰腺炎,进而增加罹患胰腺癌的风险。

      (10)糖尿病:研究显示60%~80%的胰腺癌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大部分的个案其胰腺癌的确诊时间约略在糖尿病初诊断后2年内。

      (11)慢性胰腺炎:部分研究显示,慢性胰腺炎的患者会增加罹患胰腺癌的风险。

      (12)化学药品:长年接触杀虫剂、石油或染料或各种溶剂者较易罹患胰腺癌。

      (13)其他:幽门螺杆菌感染、曾经接受部分胃切除或胆囊切除手术者。

四、胰腺癌的症状与警示

      胰腺癌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如有症状出现时也与其他寻常肠胃道疾病症状类似。如:食欲缺乏、腹胀或腹部闷痛,因此容易被忽略,直到疾病较严重症状较明显时才被诊断出来。胰腺癌3个常见症状有腹痛、体重减轻及黄疸;其余常见恶心呕吐、食欲缺乏。发生在胰腺头部的胰腺癌,常因肿瘤压迫到胆总管,造成阻塞性黄疸而被发现,因此通常有手术治愈的机会。至于发生在体部及尾部的胰腺癌,通常很难早期发现。

      胰腺癌的典型病征:

      (1)上腹疼痛最为常见,有时疼痛会放射至背部;由于癌细胞侵犯到上腹部的神经丛,因此会出现上腹痛及背痛,多数疼痛随病程进展逐渐加重。典型腹痛常在仰卧平躺时加重,坐起或前倾弯腰、屈膝时可感到稍微缓解。

      (2)明显的体重减轻:患者因食欲缺乏、少量进食后就有饱胀感、进食引起腹部不适而减轻进食,以及消化、吸收异常有关。

      (3)黄疸:皮肤发黄、巩膜变黄、尿液呈现茶色、皮肤发痒,甚至有发热、畏寒的症状。最常见原因是胰腺头部的肿瘤压迫到胆总管,或者是肿瘤广泛转移到肝脏所致。

      (4)持续性腹泻或粪便呈灰白色油性外观且恶臭,是因肿瘤破坏胰腺外分泌功能。

      (5)近期发生的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约有5%的胰腺癌患者,在发现癌症的前2年会有糖尿病症状。所以若是没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突发糖尿病的情形,可以视为是可能罹患此病的警告前兆之一。

五、胰腺癌的预防

      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助于降低胰腺癌的风险。

      (1)改变生活习惯:戒烟、避免二手烟。避免酗酒,喝酒造成慢性胰腺炎会加重发生胰腺炎的机会。建立规律运动习惯,运动可以帮助预防胰腺癌。

      (2)改变饮食形态:①研究显示,增加饮食中的蔬菜水果,多摄取食物中的抗氧化营养成分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植化素及镁、钾等矿物质,有预防胰腺癌的效果。②增加饮食中硒的摄取,可以降低胰腺癌的发生率,由补充剂来增加硒的摄取则无法有此正面的效益。含硒量丰富的食物有:海鲜、肉类、肝脏、谷类、豆类、洋葱、大蒜、啤酒酵母、小麦胚芽、芦笋、蘑菇等。③多摄取鱼肉中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有益于预防胰腺癌的发生,但必须为非油炸的烹调方式,且不建议使用补充剂补充DHA。④避免食用加工肉品,如香肠、火腿、腊肉等。

      (3)尽量不要接触杀虫剂及除草剂,必要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4)定期接受健康检查:40岁以上,有胰腺炎、胰腺癌、糖尿病等疾病家族史的人,要定期接受健康检查。

六、胰腺癌的分期

癌症的分期一般是依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有转移,以及远端器官是否有肿瘤转来做决定。根据2010年美国癌症医学会(AJCC第七版)所提出的胰腺癌分期为以下5期:

image.png

七、胰腺癌的治疗方式与不良反应

      (一)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目前胰腺癌患者长期存活的最佳选择。是否能够手术切除,主要还是视肿瘤的大小及是否转移。15%~20%的患者可接受手术,因大部分的患者在确诊时,肿瘤已经转移,无法接受手术治疗。

      1. 根治性手术治疗

      (1)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 operation):针对胰腺头部或壶腹周围的癌症。会将胰头、部分胃部、部分十二指肠、胆总管、胆囊及附近的淋巴结切除。

      (2)改良型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称为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优点为保存较多胃储存和消化功能,可减少倾倒综合征的产生,有利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生活品质。

      (3)远端胰腺切除术和脾脏切除术:针对肿瘤位于体或尾部,只切除远(尾)端部

分的胰腺,脾脏通常会一起移除。

      (4)全胰切除术:会造成胰腺分泌功能全部丧失,严重影响营养及代谢方面的问题。

      2. 缓解性手术

      当肿瘤已转移不适合以手术切除,则以胆管绕道手术、经皮下穿刺胆管引流术、胃空肠吻合术、内镜放置胆管内支架、胰管内支架或肠道内支架、内脏神经切断术等,来缓解患者的疼痛、黄疸或进食困难等症状,以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质。

      3. 腹腔镜手术

      诊断性腹腔镜手术,应用于无法接受手术患者的病理取样检查,或术前不明确是否癌肿瘤已扩散的患者。

      4. 手术的不良反应

      手术后的并发症包括:

      (1)胃排空障碍或胃肠蠕动慢,致局部肠阻塞。

      (2)胰液渗漏或胰瘘管。

      (3)胆汁渗漏。

      (4)腹内感染或脓疡。

      (5)术后出血。

      (6)伤口感染。

      (7)糖尿病或胰岛素不足。定期测量血糖,了解血糖变化。

      (8)长期影响:营养吸收不良、脂肪便、体重减轻。

      (二)放射治疗

      当肿瘤侵犯到胰腺附近重要脏器或血管而无法手术,或患者本身不适合手术时,会考虑以放射治疗作为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

      依治疗组合的种类可概分为以下。

      1. 手术后辅助性放射治疗

      患者经过外科手术之后,肿瘤切除边缘有残存的癌细胞,或者是摘除的淋巴腺中有淋巴转移时,可在手术后施以辅助性的放射治疗,以对肿瘤区域及附近淋巴区域加强控制,必要时可以搭配化学治疗增加控制效果。

      2. 全程放射治疗

      较晚期的患者因肿瘤较大无法用外科手术切除,或因其他因素无法接受手术治疗,则以放射治疗作为主要之治疗方式,照射范围是针对胰腺肿瘤及其附近可能转移的淋巴区域,进行体外的放射治疗,通常会搭配化学治疗以提升治疗效果。

      3. 手术前前导性放射治疗

      在外科手术前利用放射治疗将肿瘤缩小,希望凭借此提高有效切除率及局部控制率。

      4. 缓和症状的放射治疗

      胰腺癌造成相当严重的疼痛时,放射治疗的目的主要为暂时控制肿瘤,减轻患者的疼痛。当胰腺癌合并远端转移时,化学治疗便成为主要的治疗方式,放射治疗仅用于缓和癌症所造成的症状。例如,骨转移的疼痛、肿瘤压迫引起的阻塞性黄疸等。

      5. 放射治疗的不良反应

      放射治疗时无可避免会照射到邻近器官如胃或小肠、大肠,因此会产生不良反应。随着每次照射剂量的累积,在第三四周后会逐渐出现疲劳、恶心、食欲缺乏、上腹部疼痛和腹泻等症状,要等到疗程结束后的1~2周逐渐缓解。

      (三)化学治疗

      1. 化学治疗的目的

      依患者的病况,可分为前导性治疗、术后辅助性治疗及缓解性治疗。

      (1)前导性治疗:主要是针对局部晚期患者,利用化学治疗处方,缩减肿瘤的大小,以增加患者未来接受手术的机会。为了增加化学治疗的效果,有时会联合放射治疗。

      (2)术后化学治疗:增加手术后根治肿瘤的机会,及延长患者存活期。

      (3)缓解性治疗:利用化学药物,缓解肿瘤的进展,减少因肿瘤造成的不适,以增进患者生活品质及延长存活期。

      2. 化学治疗的不良反应

      吉西他滨(Gemcitabine)为胰腺癌常用的治疗药物之一,常见不良反应为倦怠、食欲缺乏、白细胞计数下降、血小板计数下降、皮肤红疹等,部分患者会有轻微发热等不适。此药物可作为前导性治疗、术后化学治疗,或缓解性治疗使用。

      (四)靶向治疗

      许多药物正在进行研究中,截至目前在胰腺癌的治疗成效却未尽理想。目前临床试验证实的靶向药物厄洛替尼(erlotinib)合并吉西他滨,可增加近2周的生存时间,然而因为临床的效益较低,因此并未被广泛使用。

标签: 胰腺癌